整治黄牛不能只盯“牛”
发布时间:2024-04-28 03:05:05
  已经很难计算,牛这是整治只盯#黄牛问题#第几次喜提热搜了。7月18日,黄牛周杰伦演唱会天津站开票,牛黄牛两张连坐票叫价15万元,整治只盯再次引爆舆论。黄牛

  “疯狂的牛黄牛”又来了。两个月前,整治只盯五月天歌迷大战黄牛党,黄牛“宁可鸟巢门口站,牛也不能让黄牛赚”的整治只盯宣泄刚刚引发了外界对于票务灰产的关注。

  灰产还在,黄牛人们愤怒的牛矛头不止于黄牛,平台跑不了。整治只盯网友直言,黄牛“怀疑大麦根本没有票”,有黄牛不可怕,可怕的是主办方和黄牛合作,“吃相太难看”。

  对消费者而言,演唱会是稀缺资源,在渠道有限、供不应求的状况下,抢不到票很正常,不正常的是“无票可抢”。

  在其背后,那些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,和一切可能为此制造便利的非常规手段,才是需要根治的重点。比起物理外挂的刷票,主办方与黄牛之间千丝万缕的利益勾连防不胜防。

  打着技术故障幌子的人为干预,各种途径非公开销售的渠道票,共同构成了这个捞偏门的“黄牛+”生意。

  演唱会主办方为了赚更多,可以把票价加价卖给黄牛,相当于主办方赚二级市场的钱,黄牛通过各种渠道拿到票再倒卖给歌迷,黄牛赚的则是歌迷的钱。

  讽刺的是,票务生意早已是圈内圈外“公开的秘密”。当下演出市场复苏,公开的秘密藏都藏不住,最终受伤的只能是消费者。

  治理黄牛问题,更是不能只盯着黄牛。从末端追溯至源头,谁也跑不掉。在出票机构、购票法则、事前规范、事后监管等环节进行全链条治理。

  打压黄牛,要盯住黄牛“丛生”之处,主办方、经纪公司及票务平台一起盯。除了主办方、第三方机构、艺人等因素,从法律、制度层面进行规范亦很重要。

  今年4月,文化和旅游部发布《关于进一步加强演出市场管理规范演出市场秩序的通知》,再次强调规范演出票务市场秩序,面向市场公开销售的营业性演出门票数量,不得低于核准观众数量的70%。

  同月,北京多部门联合发起了为期5个月的打击演出票务市场黄牛非法倒票的专项整治工作,从票源管理、规范售票、现场执法、行业自律等10方面细化责任归属。

  在打击黄牛倒票这件事上,已有一些可借鉴的经验。“强实名”是目前呼声较多的一种具体办法。近期,上海尝试“强实名+不可转赠+不可退票”的组合拳,最大程度压缩黄牛的生存空间,但也带来了反伤观众、霸王条款等争议。

  人们常说,只要思想不滑坡,办法总比困难多,解决黄牛问题也是如此。思路上重溯源,技术上堵漏洞,同时也不能过于激进,试图一步到位。这既是对治理智慧的一种考验,也是对治理决心的一种考验。

  杨月涵